笔趣阁 - 都市小说 - 小农民大明星在线阅读 - 小农民大明星 第1393节

小农民大明星 第1393节

    ??“我也很期待。而且,我并不仅仅只是因为,我的孩子即将上小学,即将用到新编语文课本而期待,我还因为这是李凡先生的作品本身而期待。”

    ??“当然,我想大家应该都是这样的吧。要知道,李凡先生的这些作品,虽然主要是为孩子们创作的,但肯定也同样会韵味十足,即便是我们自己看了,也同样会喜欢。就像《鹅鹅鹅》一样,即便站在我们成年人的角度看,那也是一首韵味十足的经典诗作。”

    ??“嗯,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,只要是李凡先生创作的,那就一定不会是凡品,大家一定要牢记这句话。”

    ??“所以说,我们现在才如此的期待!”

    ??“……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国家教育部办公室。

    ??王学民终于赶到了办公室,对迎上来的秘书说道:“马上通知负责这一次教材改编的相关人员到会议室开会,李凡先生的作品发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??“发过来了?这么快?”秘书微微一愣,之后才说道:“好的,部长,我这就通知。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第2173章 最佳启蒙诗之一

    ??负责此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改编的几位主要负责人,在接到秘书的通知之后,匆匆赶往会议室。

    ??早就听闻李凡创作任何作品的速度都极快,现在一看果然如此。

    ??他们欣喜、兴奋、又期待!

    ??会议室里,王学民亲自坐镇,此时正在从邮箱里下载李凡发过来的作品。

    ??这种事情本来是应该由秘书做的,但王学民没有让秘书做,他要亲自下载,享受一番这种期待的感觉。

    ??很快,下载完成,王学民迫不及待的打开。

    ??前面是古诗,后面是课文,王学民看到第一首古诗之后,原本欣喜的心情,变得更加的欣喜,不愧是李凡的作品,当真是不凡。

    ??来不及仔细去品味,王学民又紧接着去看第二首,第三首……

    ??他要先浏览一遍之后,再来仔细的品味。

    ??古诗之后又去看课文,第一篇,第二篇,第三篇……

    ??还有配图,每一张图片都画的韵味生动,王学民可以肯定,仅仅只看这些图片,不去看相应的古诗或者课文,又或者仅仅只是古诗或者课文,不需要图片,都一定能够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。

    ??现在古诗或者课文和图片相结合,那造成的效果绝对一加一大于二,王学民越看越是欣喜,作为一部之长的他,也不免兴奋起来。

    ??“李凡老弟的确有资格,被家长们尊为‘孩子们的人生导师’。”王学民在兴奋的同时,又在心里如此感慨。

    ??而这个时候,几名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了会议室,王学民见了,说道:“大家先看李凡先生发过来的作品,我已经共享了。”

    ??几名主要负责人心里大喜,他们本来就想在第一时间看李凡发过来的作品,现在王学民这样说正合他们的心意。

    ??迫不及待的打开,几名主要负责人口里的惊叹声和感慨声,就一直没有断过。

    ??反复看了好几遍之后,其中一名负责人感慨道:“不愧是传说中的谪仙人,李凡先生的才情冠绝古今。”

    ??另外一名负责人同样感慨,“邀请李凡先生执笔,果然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。”

    ??随后,几名负责人忍不住的现场赏析了一番,李凡的这些作品,越是赏析越是能够发现作品的韵味无穷,越是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??一会儿之后,一名负责人说道:“王部长,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们,都对李凡先生这次的作品极为期待,我们要不要提前向他们公布?”

    ??王学民道:“提前公布吧,这并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。提前公布,也顺便听听家长们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??另一名负责人笑道:“这一次家长们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意见了,有的只会是欣喜和对李凡先生的感激。唉!你们还别说,如果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,是这样的古诗和课文,我对学习无疑会更加有兴趣得多。”

    ??又一负责人哈哈一笑,说道:“只怪我们生早了,我们上小学的时候,李凡先生还没出世呢。现在的这些适龄孩子,以及以后的孩子们,的确比我们那个时候幸福多了。”

    ??王学民道:“现在的这些孩子们能够幸福,我们就已经非常满足了。”

    ??几名负责人同时道:“的确,这是自然。”

    ??而后,王学民和几名负责人又就如何选编的相关事宜,进行了初步的讨论。

    ??初步的讨论过后,国家教育部正式向外界公布了,李凡这一次的作品,包括古诗、课文、图片所有的内容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无数的家长们都在等待,在他们看来,教育部应该会提前公布李凡的作品的。

    ??现在,果然如此,教育部真的正式公布了。

    ??而且和他们猜想的一样,速度非常快。

    ??无数的家长们忍不住再一次的,在心里感慨李凡的创作速度之快。

    ??而后,便是迫不及待的开始欣赏李凡这一次的作品。

    ??前面是古诗,后面是课文,且已经将配图全部配好。

    ??第一首古诗,《山村咏怀》。

    ??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

    ??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”

    ??正是苏情之前看到的第一首诗。

    ??这首诗是李凡前世北宋著名易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邵雍的作品。

    ??这首诗因为巧妙的填入了一到十,十个数字,又韵味无穷,在前世北宋之后的朝代,便被人们当做了教习小孩子学习数数、认识数字,体会数字妙用的启蒙诗。

    ??可谓是孩童们最佳的启蒙诗之一。

    ??李凡在这个时候将其带到这个世界,显然是一次最好的时机。

    ??无数的家长们在看到这首诗之后,无不拍案叫绝,这首诗很简单,也很好理解,但它所呈现出来的画面,却绝不简单,而是相当的丰富、生动,韵味十足。

    ??通过这简简单单几个字,家长们便仿佛能够看到,诗人因故来到了一个山村,山村很美,一走便不自觉的走过了两三里路,路途中看到了四五户人家。

    ??除了人家之外,还看到了六七座亭台,在亭台的四周,又或者沿途的其它地方,开满了鲜花。

    ??数一数,八九十枝花。

    ??画面相当的丰富、生动,也相当的美,并且能够轻易的感受到。

    ??什么是好诗?这就是好诗,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字,让任何人都能够看都懂,都能够感受到诗意和画面的诗,就是好诗。

    ??即便是没有任何诗才,甚至是没有任何诗词欣赏能力的人,都一定能能看懂这首诗,并且感受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。

    ??家长们忍不住的拍案叫绝!

    ??当然,这首诗绝的并不仅仅只是画面和韵味,还有巧妙的将一到十,十个数字嵌入了诗中。

    ??而这,尤其适合让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古诗的小孩子们,学习和记忆。

    ??这首诗学习的不仅仅只是诗,还会让孩子们学会数数,学会一到十,十个数字怎么写?

    ??更重要的是,还让会孩子们体会到数字的妙用和趣味,这是最绝妙的。

    ??一个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古诗,就可以从这首古诗里学会这么多东西,可以想象,这首诗将会给孩子带去多大的启发和帮助?

    ??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从此之后,就对古诗,对学习,对数字产生了兴趣,甚至是浓厚的兴趣。

    ??这将极其的重要和珍贵!

    ??所有的家长们再一次拍案叫绝!

    ??李凡,不愧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!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第2174章 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

    ??无数的家长们看到了李凡的第一首古诗《山村咏怀》,韩忠、白易、柳元等人自然也看到了。

    ??看到之后,自然同样是拍案叫绝,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??一阵感慨之后又去看第二首诗,诗名叫做《远看山有色》。

    ??“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
    ??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”

    ??这首诗是李凡前世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,这首诗的原诗名是《画》,李凡将其改为了《远看山有色》。

    ??因为,这样一改之后,大家在第一次看到此诗的时候,并不知道它描绘的是“画”,只会觉得这几句诗分明就违反了自然规律,诗人怎么能这样描述呢?

    ??这不是误人子弟嘛。

    ??而后仔细一品味,才会恍然大悟,原来这首诗描绘的并不是自然,而是画。

    ??描绘的是画,那就趣味无穷了。

    ??如果诗名一开始就点明了是“画”,读者们在知道描绘的是“画”的前提下,去读这首诗的话,就会没有那种仔细品味后,恍然大悟的惊喜感觉。

    ??所以,李凡将诗名换了。

    ??另外,这一换,对于学习这首诗的孩子们来说,还会有其它诸多的好处,李凡相信老师和家长们都能够发现。

    ??这一换,效果果然非常的好,即便是韩忠、白易、柳元三人,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??韩忠读完第一遍之后,眉头不禁轻轻皱了一下,颇有些不理解的说道:“这第二首小诗看起来同样颇有韵味,但明显违背自然规律啊。尤其是最后两句,春天去了,花为什么还在?人靠近了,鸟儿为什么不会受惊?”

    ??白易、柳元二人也同样有些不太理解。

    ??当然,如果你硬要说,春天去了,花为什么还在?因为那些花也可以在夏、秋或者冬季开放。人靠近了,鸟儿什么不会受惊?因为那是死鸟。

    ??你硬要这样说,那也没办法。但这明显不是脑筋急转弯,不应该这样强词夺理。

    ??那么,李凡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首小诗?

    ??韩忠眉头轻皱,抬头无意之中看到了,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壁画,之后突然之间恍然大悟,哈哈一笑,说道:“原来如此!好个李老弟,竟然把我们都坑了。不过,坑得妙啊!妙啊!”

    ??韩忠这样一说之后,白易、柳元二人也同时反应过来,同时欣喜的说道:“原来如此!”

    ??的确相当的妙,简简单单几句,看似违反自然规律,则暗中设谜,写出了画的特点。

    ??当孩子们学习这首诗的时候,老师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,诗人什么要这样写?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