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天之世 第366节
??血染神州,亦不罢休,不是一句口号。 ??而是如果想要胜利,真的要牺牲者流下鲜血侵染整个神州才能实现。 ??旧有的统治者绝对不会坐以待毙,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,他们会用最激烈的手段来镇压暴动者,反抗者,起义者。 ??汉廷、世家、豪强,这些都是拦在黄巾军的前进道路之上的拦路之虎。 ??许安需要武装更多的人,武装一百人、一千人不过杯水车薪,他需要武装的是成千上万的军兵,成千上万的军卒。 ??因此工匠学坊的建立,势在必行。 ??工匠学坊一旦建立,那么黄巾军只要撑过最艰难的时期,学坊就将会黄巾军源源不断的输送工匠。 ??而那些工匠将会学成之时,加入工坊之中,为黄巾军铸造兵刃,铸造盔甲,铸造所需的一切。 ??实验室、还有学坊的存在,将慢慢将铸造、炼铁、纺织、木工等传统的技艺变成一门学科,一门有着理论,有着具体数据,有着教材的学科。 ??而当铸造、炼铁、纺织、木工等技艺成为了一门学科,也将会进一步推动黄巾军工匠、工坊的系统化、标准化。 ??系统化、标准化的推行,学科的成立,也会在某一方面推动技术的发展。 ??只是依靠经验,依靠个人的智慧,寄希望于灵光一闪,寄希望于偶然发生的概率,科技的发展必然是迟缓的,甚至会停滞。 ??“晋阳城北,也将会建立一处新的学坊,目前定名为‘太平道工匠学堂’,每所工坊之中的学坊可以推荐优秀的学生,前去进修,凡是从‘太平道工匠学堂’毕业的工匠,毕业即授中级工匠的证书,直接授第四级工匠俸禄。” ??许安拉开了房舍的木门,经历堂中静静悄悄,一众鹰狼卫缇骑尽皆是低头行礼。 ??“太行工坊就交给你们三人了,明年一月下旬的时侯,我会派人前来接引其余工匠前往新的工,希望你们到时候能安排好所有的事务。” ??许安说完,便带着徐晃、吕布、张辽等人走出了房舍。 ??“恭送大贤良师。” ??赵绩、田仲、阎纶三人慌忙起身,躬身行礼,一众鹰狼卫的缇骑皆是一起出声。 ??一路许安都没有停留,直接走出了鹰狼卫的署衙。 ??徐晃看到许安的目光在看向其他地方,于是问道:“要去太行工坊的府衙看一看吗?” ??犹豫了一下,许安还是说道:“算了,时间不等人。” ??许安跨上了战马,黄巾军要走的路还有很长,所有的一切基本都是从零开始。 ??“我们在晋阳,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” ??许安转头看向西方,那里是太原郡的方向,是晋阳城所处的位置,也是如今太平道的最为核心的区域。 ??东汉末年是世家豪强的天下,而非平民百姓的天下。 ??黄巾军和世家豪强站在对立面,而这个时代能够识字读书,能够学习知识的人恰恰就是世家豪强。 ??若是宋明之时,“为与士大夫治天下,非与百姓治天下。” ??那个时候,可能还有失意的秀才,屡次不中的童生,或者起码会读书写字之人可以使用。 ??但是在东汉,在这个时候,普通的平民百姓,却是真的大字难识。 ??冀州之战虽然战胜,但是也让许安发现了很多黄巾军的弊病。 ??他一定要趁着这段难得的安定时间尽可能的修正错误,清楚黄巾军内部所存在的弊病。 ??工匠学坊、实验室的设立,还有系统化、标准化、以及四轮马车、鞍套式系架法的推行是后勤方面的革新。 ??而他现在前往晋阳,为的便是军事上和民政上的革新。 ??黄巾军在前进,在与汉帝国的战争之中,许安没有被一时胜利蒙蔽双目,他通过作战反而是看到了己方的不足所在。 ??不能是只靠实践,只靠鲜血和牺牲来训练军卒和军官,那样的牺牲实在是太大了。 ??而且并不是每一只军队都能有运气,得到恰到好处的锻炼。 ??历史已经证明,一只军队若是有良好的训练和合格的军官,战力可以达到了一个颇高的程度,就算他们没有经历过鲜血战争的洗礼。 ??因为他们会在初战之时,凭借着训练时练习的技艺,在军官正确的领导之下迅速的适应战场。 ??蒙学堂是识字读书之人、郡学堂、国学堂培养的是民政方面的官吏。 ??而道堂培养出来的是通晓太平道经义,掌握着各项杂学的符祝。 ??新设立的工坊学堂培养的是工匠,是铸造兵刃,打制器械的工匠。 ??民政工三方的学堂都存在了,现在的黄巾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学堂没有设立。 ??许安现在赶往晋阳,他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督办黄巾军的第一所军事院校。 ??第四百六十三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??晋阳城头城尾,皆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,天色虽然已晚,往日的晋阳城此刻早已经是闭户关门,坊市之间,但今日的晋阳城却依旧是一番人声鼎沸。 ??今日是除夕,是中平五年十二月的最后一日,渡过了今天,便跨过了一年,正式进入了永汉元年。 ??除夕日,晋阳城的宵禁也被黄巾军解除了。 ??一盏盏灯笼被点亮,灯笼会聚集在一起,汇聚在街道、坊市之间,犹如一道道流动的溪流。 ??晋阳城的大部分的居民都没有留在家中,而是走出了家门,加入了溪流之中。 ??溪流缓缓的流动,向着晋阳城东门的方向,有人站在高处翘首盼望,有人在人群之中左顾右盼,似乎在找寻着什么。 ??街道上,一队队穿着深蓝戎装的军卒挎着长棍,游走在人群之中,他们是太平道新设立的部门,名为“警察”。 ??先事戒备谓之“警”,见微知著谓之“察”,警察二字连用含有侦查、缉拿之意。 ??军管虽然有助于维持秩序,等闲宵小也不敢轻易造次。 ??但弊端也有不少,军管严苛,虽然黄巾军的军卒态度并没有恶劣,也没有欺压之举,但是军管之下,很多地方都受到限制。 ??第二便是军管,大量脱产军兵的精力被消磨在内地,只是维持治安,实在是过于昂贵。 ??而且他们是军人,他们接受的训练并非是维持治安,并非是缉凶追恶,他们接受的所有的训练都是战阵之上相关的训练。 ??随着黄巾军伤兵的增多,还有地方案件的增多,还有黄巾军的财政问题,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促使着许安改变这一状况。 ??“警察”这一部门便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。 ??黄巾军在战场上救援下来的伤兵,一部分永远都没有办法再返回战场了。 ??因为许安编写的《卫生条例》还有《护理手册》,很多的黄巾军受伤的军兵免于一死,但是他们却还是染上了伤痛,他们身上受的伤,让他们落下了残疾,让他们无法再走上战场。 ??也让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再胜任一些需要体力劳动,种地,务工都不现实。 ??许安自然不能让这些为黄天而战的军人,浴血奋战落下了一身伤,却在带着满身伤痕离开战场之时,却无法生存下去。 ??他们为自己,为别人,为自己身后的家人,为了实现黄天之世在战场之上舍生忘死,浴血奋战,难道在他们无用之时,就应当被弃之如敝屐。 ??许安做不到,他也不能如此去做。 ??但黄巾军的财政没有办法,让许安给于这些因为伤病而退下战线的军卒大笔的钱粮。 ??甚至于战死军兵的抚恤,许安都没有办法支付太多。 ??今年收的农业税收只是刚刚收支平衡,大部分的黄巾军都需要啃着老底子,啃着从豪强世家手中夺取而来的钱财维持。 ??黄巾军中没有俸禄一说,从中平元年到中平五年,五年来,包括刘辟、龚都等一众将领,无论是军司马还是普通的军卒,都没有俸禄一说。 ??但是这个世道,能够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,能够吃饱穿暖已经很不容易了。 ??跟随在许安的身后,跟随着黄天的脚步,他们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,生活也慢慢的好了起来。 ??那些原本有着俸禄的汉军降卒,对于没有俸禄的事情也没有太多的微词,他们的俸禄本来就只有些许,生活都有些难以为继。 ??但是现在加入了黄巾军中,他们不需要再担心生活的压力,他们的家人加入了民屯的序列,黄巾军不会坐视着他们的妻儿老小没有饭吃,他们分到田地,分到了农具。 ??而黄巾军中的规定非常的清楚,战场上你斩获的军功,绝对不会被吞没,拿着敌人的人头,就能换取良田,就能换取钱粮。 ??不会再被贪墨,也不会再被无视,被抢夺,也没有高高在上,彷佛高人一等的上官喝骂。 ??筹备警察厅的事情,早在许安的计划之中,因此识字班最早的开设就是在伤兵营之中。 ??伤势重一些,残疾度较高的伤兵被安排去做一些文职类的工作。 ??而伤势轻一些的伤兵,则被安排为一线工作,但是一般是管理类型的,譬如巡逻队的队长、训练官之类的职位。 ??晋阳警察厅,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式成立。 ??第一批的警察大部分是从黄巾军之中军卒选拔出来的,另一小部分则是从原本居民之中征募的。 ??警察厅建立之后,便开始一步一步的从黄巾军的手中接管了晋阳城的城内防备,以及治安维持任务。 ??因为还再草创的阶段,许安也没有直接将警察制度推广开来,而是从晋阳开始,然后再向着太原郡,向着并州,向着其余的州郡慢慢推行。 ??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 ??现在许安治下的领地不再是原本的八百里太行,数万军兵,也不再只是区区上党郡一地,十数万的民众。 ??现在的黄巾军治下,有民近三百万,军十万,占据十二郡之地,一百二十八处城邑。 ??这一段时间以来,晋阳城的居民也开始适应警察的存在,因为警察的存在,晋阳城中的治安并没有黄巾军的撤离而变得的混乱,秩序也没有因此被破坏,反而是越发的稳定。 ??晋阳城的西城门,此时熙熙攘攘,一阵人声鼎沸,一盏盏灯笼汇聚在一起,形成了一片灯的海洋。 ??“请站在街道两侧,不要靠近中央地带。” ??手持着长棍,身穿深蓝色戎装的警察高声喊道,并引导着人群向着两侧分散而去。 ??“踏踏踏踏——” ??整齐的踏步声从不远处传来,一队又一队挎着环首刀的黄巾军军卒涌入了城中。 ??腰跨着雁翎刀,身穿鹰狼服的鹰狼卫缇骑冷眼观察着人群,审查着人群之中面色行径可疑的人员。 ??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外飞速传来,晋阳西门聚集起来的人群之中,陡然爆发出了一阵振聋发聩欢呼声。 ??“万岁!” ??马蹄声越来越近,一队衣甲鲜明的黄巾军骑兵率先进入了晋阳城中,更大的欢呼声响起。 ??一面面土黄色的旌旗在风中飘扬,晋阳城中的众人皆是向着城门振臂高呼。 ??“恭迎大贤良师!” ??一众维持秩序的军兵和警察,也在此时低下了头颅,向着城门的方向恭敬的行礼。